一、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学院肇始于1980年创立的贵州教育学院化学系,为我校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贵州省能源与信息材料人才基地。学院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制药工程系、化学实验中心;拥有贵州省纳米材料模拟与计算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基电磁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贵州省高等学校功能有机分子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先进功能电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学院检测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厅级研究平台。
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教学条件。实验室总面积达6000㎡,各种实验设备1532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0余万元。实验中心拥有ICP-MS-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变温紫外可见光谱仪、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正置荧光显微镜、分子荧光光度计、皮秒激光器、XRD(X-Ray粉末衍射仪)、隧道扫描电镜、比表面和孔隙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等一批先进大型设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博士22人,在职攻读博士4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拥有全国模范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余人次。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为首批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省特色重点学科、化学为省重点学科。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和应用化学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化学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有省级金课5门、校级金课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教材及专著5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CSCD等高水平刊物收录200余篇,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近百项,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转化成果5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项。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金相大赛、化工实验大赛等大学生学科与技能比赛成绩斐然,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形成了产、科、教“三三”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基础教育、医疗、化工、制药、材料等行业的中坚力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专业介绍
化学(省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师德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掌握系统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化学学科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班级管理、沟通合作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够胜任城镇中学化学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骨干。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等。
就业方向:化学专业毕业生既可在中小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可在化工、食品、药品、环保等行业及检验检测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和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应用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能在分析检测、食品、材料、制药及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环保催化材料与应用、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等。
就业方向: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分析检测、精细化工、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能源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检验检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表征等方面工作,针对省内外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概率统计、计算机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非金属材料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工程力学、高分子物理、纳米材料导论等。
就业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相关行业,如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电池材料等领域开展研发、测试与分析、生产管理等工作。
主题团日活动
学生参加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实验课
职业规划大赛合影
“三下乡”进行时